查看原文
其他

二十四节气丨大雪

2015-12-07 中国农业博物馆

今日12月7日,太阳到达黄经255度,“大雪”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至此而雪盛也。”大雪,顾名思义,雪量大。古云:“大者,盛也,至此而雪盛也”。到了这个时段,雪往往下得大、范围也广,故名大雪。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:“一候鹃鸥不鸣;二候虎始交;三候荔挺出。”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;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,正所谓盛极而衰,阳气已有所萌动,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;“荔挺”为兰草的一种,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。


图:晚清杨柳青版画“大雪节气物候图”


这一节气表示气温继续下降,鹅毛大雪将随时而至,并会给地面造成积雪。大,指降雪的程度。此时,大地冰封,河塘冻结。常有“大雪”不封地,不过三五日之说。一旦阴云,人们自感随时会有“雪压冬云白絮飞,万花纷谢一时稀”和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那幅严冬时节的壮丽画面将展现在眼前。一旦降雪,到处则是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。当看到那挂满了雪的松柏,又会联想起陈毅元帅的“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”的诗句,浩然正气顿时胸中涌起。


图:吴伟绘“独钓寒江雪图”


人常说“瑞雪兆丰年”。严冬积雪覆盖大地,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,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。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,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。另外,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,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。所以有“今年麦盖三层被,来年枕着馒头睡”的农谚。大雪时节,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,我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。东北、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-10℃,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℃以下。在气候正常年份,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,冬小麦已停止生长。大雪以后,江南进入隆冬时节,各地气温显著下降,常出现冰冻现象,“大雪冬至后,篮装水不漏”就是这个时节的真实写照,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,气温较高,无冻结现象,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。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、油菜仍在缓慢生长,要注意施好腊肥,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。华南、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,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,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。这时天气虽冷,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,适时通风,不可将窖封闭太死,以免升温过高,湿度过大导致烂窖。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。全国各地大雪农谚有:


大雪小雪不见雪,过了立春雪连雪。

大雪纷纷落,明年吃馍馍。

白雪堆禾塘,明年谷满仓。

大雪三白,有益菜麦。

大雪封了河,船民另找活;大雪河未封,船只照常通。

冬天把粪攒,来年好种田。


图:农民画“大雪”


大雪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和低温的预报,注意防寒保暖。越冬作物要采取有效措施,防止冻害。注意牲畜防冻保暖。我国北方开始出现大幅度降温降雪天气。雪后的大风使气温骤降,咳嗽、感冒的人比平时多。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。中医认为,人体的头、胸、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。俗话说“寒从脚下起”,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供应慢而少,皮下脂肪较薄,保暖性较差,一旦受寒,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,使抗病能力下降,导致上呼吸道感染,因此,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。老年人因为天冷怕寒,冬天睡觉时爱多穿些衣服,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。因为人在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减慢,大脑、肌肉进入休息状态,心脏跳动次数减少,肌肉的发射运动和紧张度减弱,此时脱衣而眠,可以很快消除疲劳,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。另外,穿厚衣服睡觉,会妨碍皮肤的正常"呼吸"和汗液的蒸发,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的循环,造成体表热量减少,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,也会感到寒冷。冬季时节,老年人摔伤以手腕、股骨等处骨折的居多,从预防的角度看,老年人在雪天应减少户外活动。


图:清陈枚绘“月曼清游图册.围炉博古”


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,屋里屋外都要注意保暖,人们纷纷穿上冬装,防止冻疮。鲁北民间有“碌碡顶了门,光喝红黏粥”的说法,意思是天冷了不再串门,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。此时逢下雪到户外赏雪、堆雪人也是常有的景致。


长按二维码关注农博微信





长按二维码关注农博讲堂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